龙感湖营养过剩,到底是谁的过错禁渔1

北京雀斑哪里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zd/211211/10059087.html

龙感湖是安徽和湖北交界处的一个浅水湖泊,当地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被称为“鱼米之乡”。从年开始,龙感湖农场开始在场内的水稻田中养殖小龙虾,近几年的养殖面积超过亩,龙虾年产可达多吨。和长江中下游的东汤逊湖、牛山湖以及黄湖有所不同,龙感湖湖区内并没有大力发展网箱养殖,捕捞的野生鱼虾品质优良,深受当地消费者的青睐。

在行政区划上,龙感湖地跨安徽省的宿松县以及湖北省的黄梅县,湖区的生产经营和生态维护由两县政府共同管理。在上个世纪,湖区有80余种鱼虾,资源极其丰富,渔业生产也被认为是龙感湖经营管理的重点。据年统计,该湖成年商品鱼的产量为万公斤,鲜虾的产量有50万公斤,是当地渔民名副其实的“金饭碗”。

龙感湖的水危机

龙感湖是古长江变迁后形成的残迹湖,起源于古时的彭蠡泽。湖区呈浅碟形,主体呈东西走向,50年代之前平均水深为2.6米,最深处也只不过3.4米,曾是一个典型的过水性湖泊。在长江修筑堤坝之前,龙感湖通过河道和长江水系贯通,也正是因为有了长江活水的滋润,当时湖区的水质非常优良。

从50年代开始,华阳闸、相湾闸相继建成,龙感湖与长江水系的自然联系进一步削减,封闭性增强,变成了一个水库型湖泊。同一时期,湖区周边农业迅速发展,规模化的围垦现象愈演愈烈,大片的湿地浅滩被改造成了农田,当地的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也遭到严重砍伐。

长期的围湖造田活动导致龙感湖的面积由之前的.95平方公里缩减到了.2平方公里,湿地中的水草、水鸟资源遭受重创。众所周知,湖泊湿地是“生态绿肺”,是水质净化的重要场所,湿地生境一旦退化或丧失,难免会导致湖区的生物多样性降低,鱼虾资源锐减。

80年代龙感湖的水草分布

让人稍感欣慰的是,龙感湖的围网养殖强度并不是特别高,污染负荷较小,否则后果还会更加糟糕。横向对比来看,90年代时龙岗湖中的水生优势植物还有马来眼子菜、黑藻、苦草、穗花狐尾藻、菰草等5种,而在西部的太白湖,优势种则只有密齿苦草和菹草2种,而且分布区非常狭窄。在夏季,太白湖还曾爆发过蓝藻“水华”,水体恶臭扑鼻。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太白湖有40多年的人工养殖历史,围网养殖一度遍布整个湖区,养殖产生大量的残饵、粪便严重污染了水质。如今,太白湖的水质已经进入富营养状态,成了妥妥的“前车之鉴”。

龙感湖也已经“营养过剩”?

龙感湖是亚太地区东亚到澳大利亚水鸟的迁飞区域,是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生存和繁衍的越冬地,生态地位不可替代。据观测,每年停留在龙感湖的冬候鸟多达2.7万只,夏候鸟超过1.25万只,在世界候鸟的迁飞路线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湖区,资源丰富的青虾、小杂鱼为过往的水鸟提供了重要的口粮,茂密的浅滩水草又提供了绝佳的栖息地和产卵场所——而鱼虾和水草又取决于湖区的生态环境。因此,保护龙感湖的水质、保护湿地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那么问题来了,龙感湖的水质和生态是在好转还是在恶化呢?

从近百年的时间尺度来看,龙感湖已经进入了中营养化阶段,“营养过剩”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总体而言,水质恶化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湖区湿地遭到破坏,导致湖泊的自我净化能力降低,第二则是周边农业化肥的大量使用,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加剧了水质肥化。

首先来看看湿地。据龙感湖农场志记载,从年以来,龙感湖流域内开始有大量的人口流入,导致湖区遭到强烈围垦,滩地的芦苇等植被被大量砍伐和焚烧。湿地衰减的直接后果就是:水生植物对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的拦截和吸收作用减弱,屏障和缓冲作用消失,导致湖泊的氮磷含量输入量大于吸收量,进而越积越高。

其次,龙感湖地势低洼,周边土地平坦,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增加了可溶性营养盐的排放量,进一步加剧了“肥水病”。

龙感湖十年禁渔,到底是好还是坏?

年10月,黄梅县人民政府发出了一份震惊渔民的通告,该通告指出:从10月16日开始,龙感湖黄梅县境内水域正式开始为期10年的禁渔计划。

通告一出,立即引发了广大市民的激烈讨论。有人认为,龙感湖是当地传统的渔业产区,如果实施禁渔有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地区水产品的供应。但另外一些网友指出,长江十年禁渔是国家战略,而龙岗湖作为长江中下游的重要湖泊,响应号召、禁渔十年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对全国大部分地区来说,禁止生产性捕捞并不会对老百姓的“菜篮子”构成威胁,因为人工养殖已经成为生产鱼虾产品的主流渠道。以年为例,当年全国淡水水产品的总产量高达万吨,其中来自于天然捕捞的野生鱼虾仅有万吨,占比仅有5.7%。因此即便禁渔十年,鱼肉的供应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那么,龙感湖禁渔到底是好还是坏呢?这个问题需要辩证来看。对于当地渔民而言,长期禁渔就意味着无鱼可捕,相当于失去了一份营收途径,并不是一件好事。但对生态环境的修复而言,禁渔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无论是湖区湿地还是渔业资源,都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长远来看是利大于弊。

事实上,为了做好渔民的工作,龙感湖管理处已提前做了大量的就业转业安置工作。黄梅县在年开始引导当地渔民上岸转型,还出台了《龙感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渔民退捕还渔转产转业工作总体实施方案》,成效显著。在年,周边共拆除了担大网拼,2.8万条地笼以及担小网拼,湖区全面进入了资源养护阶段。

为了切实改善湖区生态,黄梅县还组织专项打捞船清除水面的水葫芦,累计打捞面积超过万平方米。当地环保部门还深入周边的养殖企业,对沿河和沿湖修建的池塘予以整治和清退,对违法的排污企业重拳出击,尽数销号处理。

不仅如此,黄梅县还计划投资3.5亿元用于完善污水处理系统,修建1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以及3个农村社区试点污水处理站,建成后预计每天可处理1.4万吨污水,将大大减轻废水的排放压力。

总之,以十年禁渔为契机,龙感湖的生态治理将进入新时期。禁渔之后,更重要的是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配套措施要做好,比如加大鱼苗放流量、引入鲢鳙以改善水质、定期开展水质监测与评估等等。只有后续的配套措施紧紧跟上,禁渔才能取得更大、更明显的成效,我们拭目以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29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