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不喷除草剂,看大学生

长江日报3月22日讯(记者周韧通讯员段宏伟)早春时节,地处大别山麓黄梅县大河镇的大庙水稻基地,仿佛从冬日的沉睡中醒来,一群大学生新农人沐浴在春光下,开始新一年的耕耘。这里就是全国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典型——谦益农业基地,从80后大学生、基地创始人李明攀开始,10余年来,这里先后吸引名大学生加入生态农业产业。

谦益农业基地紫云英盛开。

一个月前,在网红主播李佳琦直播间举办的“消费帮扶新春行动”公益活动中,谦益农业用自然农法生产的“压塌楼”小米单日收获订单达到3万多单,销售额超过万元。

网红带货“压塌楼”小米

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不喷除草剂生产的纯自然小米?!近日,记者采访谦益农业基地的大学生新农人,为您解码广受追捧的“网红小米”是如何炼成的。

宫希希

90后大学生宫希希:

“不用化肥的秘密,我们有紫云英绿肥或饼肥”

年,我从华中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毕业。怀着对生态农业的热爱,先后在两家养殖场和果园工作过,但他们对化肥等化工投入品的依赖让我失望。直到加入谦益农业,这里自然的田园、纯粹的有机农业,立刻吸引了我。

宫希希驾驶翻耕机。

每年3至4月,一眼望去,田野里都是美丽的紫云英,又名红花草。紫云英绿肥是含有机质相当丰富的肥料,也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得力助手。在谦益农业的南方基地采取秸秆直接还田,栽植紫云英作为绿肥,使用饼肥作为底肥,北方各个基地因地制宜使用菜籽饼、豆饼、花椒饼肥等,实践证明效果非凡。

与化学的速效肥相比,紫云英、饼肥的肥效慢、人工成本和经济成本都比较高,但对土地来说,这是让它可持续的更好方式。与土地真诚对话,才能得到它的馈赠。

杨文杰

95后大学生杨文杰:

“不打农药不用除草剂,让庄稼与生物圈和谐共处”

年底,我从武汉职业学院毕业后,阴差阳错来到这里。尽管我所学的专业是服装设计,但走进谦益农业的生态田园,满足了我设计蓝图里对大自然的所有想象。

不打农药、不用除草剂,既是基地的铁律,也是所有人多年养成的习惯。检验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基地和农场内昆虫、野生动物的种类多少,生物圈是否和谐。

杂草与小米共存。

自从年,我们的秧田被野猪拱了之后,每年的播种季,基地伙伴都要轮班守夜护秧苗。传说中田野蛙声的诗意,儿时少年闰土的想象,让我很是期待。

守夜的时候,各种白天很少见的小动物遇到不少,萤火虫、蛇、鳖、鼠、刺猬……蛐蛐声、蛙叫声……热闹极了。那个时候,感觉自己和大自然彷佛融为一体。

李陈鹏

90后大学生李陈鹏:

“践行自然农法,小米一年只种一季”

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年加盟谦益农业,目前担任种植部主管。在我们种植粮食的过程中,自然界的各种小生灵,扮演着各自的角色。谦益农业有一句口号:“动物吃剩下的,才是人类的。”

基地全部采用人工除草。

践行自然农法,“压塌楼”小米一年只种一季,让土地休养生息。种植中,严格执行“五不标准”——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不喷除草剂、不用转基因和杂交品种、不用难降解的塑料地膜。

种植部也是监管部,监管员随时可能会空降某个基地,不仅要求农残等指标检测结果合格,还要求生产过程及现场达标。比如秸秆长得过高有使用化肥嫌疑,发现昆虫或小动物尸体则有用药可能......总之,我们不放过任何疑点。

小米丰收了,魏美玲高兴得合不拢嘴。

80后大学生魏美玲:

“遍访太行山村,让濒临绝种的小米重放光彩”

我叫魏美玲,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干过电信、财务、早教等行业。年加入谦益农业,大学生们都叫我“玲子姐”。

你知道吗?网红主播李佳琦带货的“压塌楼”小米,曾经一度濒临绝种。这种小米源自晋冀豫三省交界的太行山下,因为其穗大粒沉,便有了一个很夸张的名字——“压塌楼”!

“压塌楼”小米。

年开春,我几乎走遍了长治市的各个村子,终于在60公里外的一位老农家找到了半袋子“压塌楼”。因为产量偏低,只有极少数老一辈的庄稼人零星种植。

《本草纲目》记载:“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压塌楼”小米穗沉、粒多,甘味入脾,缓解脾胃所受的影响,肝气旺盛而升发,人精神焕发。

小米加工成原粮的过程中,不抛光、不染色,颜色是黄色偏白的,保留了上面一层米糠、充分的米脂。煮出来的小米粥原汁原味,米油浓郁,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和脂肪,有“月子米”之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1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