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心沥血为人民
——医院心肺科主任张艳军
医院潘宁
▲张艳军工作照
他是一块闪光的金字招牌。他带领的心肺科享誉黄梅,名传鄂东,成为方圆数百里的品牌和不倒口碑,被评为黄冈市重点专科,还被列为湖北省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他勤奋敬业,起早摸黑,兢兢业业,办公室、病房就是他的岗位,大早,年轻医生看到的是他忙碌的身影,查房、写医嘱、处理紧急情况,有他在,微笑和安全就在;晚上,挥手告别,依然看到他的办公室灯火明亮,时而伏案书写,时而奔走病房。他是年轻同行的楷模和靠山,他就像一枚不停旋转的陀螺,围绕理想和信念转呀转……
他就是医院心肺科主任张艳军。
一、用永不懈怠的学习和创新精神打造出一流的专业团队
热爱学习,永远不知道满足,这是张艳军的品格。走上工作岗位至今,张艳军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向前辈学,向书本学,向医学前沿学,几十年如一日,这个习惯使他自己受益匪浅的同时也造福了广大患者。他不是学中医的,但是,他吸收了中医的临床经验,中西医结合,兼收并蓄,临床应用中获得良好效果。他五十出头,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成果丰硕,但是,他从未故步自封,而是盯着医技前沿,勇于学习和探索。他定期派出年轻人外出进修学习,认真借鉴别人的经典方法和诊疗思路,在专科建设和专病治疗上力求精益求精。
▲张艳军在停前卫生院推广中医适宜技术
他的求学精神首先表现在培桃育李上。在心肺科,张艳军是响当当的专家,是一块金字招牌,他往办公室一坐,患者趋之若鹜。但是,张艳军并不安于现状,他的眼界更高,胸怀更大更广,他的着眼点在于打造一支医术精良、战无不胜的团队。为此,他提出并致力于传帮带。对待晚辈,他既是严师,又是慈父。每天,他提前半小时上班,让值夜班的医生尽可能得到更多休息。对待新人,他孜孜不倦,手把手地指教,发现医生有所疏忽,哪怕病历的书写不够规范,他都毫不留情地指出并严厉批评。他告诫医护人员: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患者把身家性命交给我们,足见这份职业责任重大,面对患者,我们既要大胆,又要如履薄冰,要严谨、认真、细致,不留后患。
他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每年他都推荐几名年轻医生到重点院校或者省级医疗机构进修。
他制定每周两次学习制度,组织医护人员通过网络,通过专家讲座,通过本土专家讲课,让年轻人开阔眼界,学习临床经验。他还让医护人员集中讨论一些经典病例、疑难杂症,让年轻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他在全院范围率先组织邀请患者及患者家属参与医患交流会,在医护人员、患者、患者家属之间架起理解沟通的桥梁,让患者及家属从医者的角度了解疾病,从而促进医患沟通,帮助患者康复。
他认为:创新是一个团队进取的动力,是医疗事业生生不息的向上力量。为此,多年来,他带领医护人员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懈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近年来,心肺科致力于引进和探索冬病夏治,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治疗某些属于虚性、寒性的疾病,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他们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这项新的治疗方法一经推出立即得到患者的欢迎,每年三伏时节,前来治病的患者络绎不绝。
严师出高徒。在他的影响下,心肺科的年轻人好学、严谨、上进。几年来,医院心肺科人人敬业,个个上进,一个个生龙活虎的个体凝结成一股强大的团队力量,造福患者,蜚声鄂东,成为方圆数百里的品牌和不倒口碑,被评为黄冈市重点专科,还被列为湖北省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二、用一颗滚烫的心贴近患者
在医院,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他们都说,张艳军有一副菩萨样的心肠。是的,因为从医四十年来,他始终用一颗滚烫的心贴近患者,为他们服务。
视病人如亲人,对待一切患者面带微笑,和蔼可亲,这是张艳军的从医准则,自己如此,他要求医护人员也应如此。他不容许自己的科室冷漠病人,更不容许收受红包或者礼品。他不惟利,提倡合理用药,很多患者说,张主任开出的方子便宜、效果还好。
面对留守老人,他亲自给他们缴费,护送他们做体检,指导他们吃药,耐心普及养病常识,陪他们做功能锻炼,甚至肛肠给药这样的事,他都不嫌脏,不嫌累,亲力亲为……
一位心衰的老人住进了他的病房,由于没有人照料,老人常常忘记服药,张艳军发现后,把自己当成老人的闹钟,每次到了吃药时间便准时出现在他的病房,给老人倒水拿药,看着他服下去才安心离开。
一位肿瘤患者病情严重,认为自己没有希望,悲观厌世,不愿配合治疗,经过张主任不厌其烦的开导,患者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念,开始配合治疗,病情得以缓解,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一次,他在查房时,发现一个姓张的病人悲观厌世,几乎放弃了治疗。经询问得知患者患肺结核病时间长,并发心脏病,病情延误较久,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患者在服用张艳军开出的药物后,自觉腹胀、恶心,不想吃东西。患者的妻子也认为患者年纪大了,治与不治没有两样,不好好配合,认同了丈夫的放弃治疗。肺结核病人大都是贫困的。因病至贫,这是普遍现象。为了给这家人鼓起生活的勇气,张艳军每天都来看望,并且不断给予鼓励。屋漏偏逢连夜雨,张家的大儿子在外地务工时从楼上摔下来,高位截瘫,一家人哭成了泪人。再不帮帮张家,张家就没有希望了。张艳军咬牙从紧巴巴的口袋里拿出元钱,还发动医护人员为张家捐款。在他的大力帮助下,患者一家重新振作起来,坚持治疗,病情明显好转。那些日子,患者老张只要提起张艳军就感激得泣不成声。
三、用兢兢业业、永不懈怠的敬业精神对待神圣的医学事业
▲参加本次竞赛的全体师生合照
张艳军是心肺科的大忙人,他几乎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时间,同事调侃他单调的如同一个机器人,办公室、病房、家庭三点一线。他是心肺科牵头人,承担着更多的责任,没有特殊情况,他基本在单位,他是上班最早的人,他还是离开办公室最迟的人。每当科室有紧急情况,无论是节假日,无论是深更半夜,只要值班医生给他打电话,他会在三分钟内赶到。医护人员说,他是心肺科的靠山,有他在一切平安。
医院体检中心职工,一次紧张的忙碌过后,不幸脑中风,一头栽倒在地上,经过紧张的抢救,人是救活了,但是,从此瘫痪在病床,一个独女在外地工作,照料妻子的担子全部压在他的肩上。白天忙工作,给病人看病,夜晚给妻子擦洗、翻身,妻子因为痛苦通宵睡不着,他端茶倒水,问寒问暖,用温暖的话语减轻妻子的病痛。妻子身上有褥疮,张艳军每天定期给妻子换药,这一坚持就是数年……
数年来,他肩挑家庭单位两副重担,没有怨言,没有半点懈怠。家务事再多,也不能耽误工作。这是他的信念。柳林乡村民张某一提起张艳军就百感交集、激动不已。他曾经因为剧医院诊断为肠梗阻,经过多次治疗症状得以缓解而出院,但出院后不久类似症状再次出现。当病人的病情再一次发作时,恰巧已是深夜,外出极不方便。病人及家属心想,反正病情和前几次一样,为什么不就近治疗一下呢!缘于这样的念头,患者经过一段时间就近治疗,病情愈来愈严重,医院。其时,值班的正是张艳军,接诊后,他有条不紊地询问病史。经过认真细致的查体,最后,他找到了正确的治疗方法,很快让病人转危为安,安全出院。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向社会索取多少,而在于向社会作出了多大的贡献。张艳军同志就是这样,服务社会、情牵人民。在普通而艰苦的岗位上,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得到了党组织的充分肯定,他用青春和汗水构筑了一座丰碑。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灰常接受一切形式的赞美?
编辑:雨谦审核:陈青
长按下图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