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科 http://pf.39.net/xwdt/171128/5882648.html
山无言,耸立天地间;水至柔,却滴水穿石。山和水,既是大自然中两种迥然不同的形态,又是浑然一体的生态融合。形态之美、生态之美,构筑诗意的栖居,很深邃,很自然。
大庙村就坐落在山水诗意中。走进大庙,就是走进自然,体味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久居大庙,能悟出山水的灵性,读懂花开的秘密,感受生命之美。
清明之后,我们再次来到大庙。和煦的春风,缱绻的暖阳,潺潺的流水,一路相伴。
青石板路上,我们与雕花木窗擦肩而过,脚下的高跟鞋嘚嘚地与大地诉说心语。鸽子在古木楼的翼角上,咕咕叫着,不喜不忧,仿佛岁月静好,无欲无求。泉水流经古宅的门口,像古宅一样苍老又慈祥的老奶奶们,手执一把青菜,在泉水里清洗。
这是一座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因有一座始建于唐朝的大洋庙而得名。曾经因为大洋庙的香火长盛不衰,故围绕庙堂集聚居民,逐渐形成集镇,是古黄梅的商业领航镇。古时候,由黄梅县上西界岭进入蕲春县境必经庙前,黄梅戏《於老四过界岭》的故事就发生在西界岭。
村旁的考田河,四季不干枯。河床上大大小小的石头,此刻都在静养望天。我不知道它们是不是把自己比作女娲手下的补天石,有没有怀才不遇的愤懑,但我知道,山洪来时,它们也慌了神,一样随波逐流的,推推搡搡,发出天鼓般的轰响,溃退的散兵游勇一样,狼狈的很。
小村迷人的风景吸引很多户外的年轻人。每逢周末,一拨一拨的驴友,相约而来。他们一是来看山水,二是来体验没有跟上时代节拍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时代的发展,首先是经济的发展。是的,大庙村深居大山,在这个年代是闭塞的,也是贫穷的。穷则思变,大庙村的青壮年劳力不得不寻找出路。出路,走出去才有路。
村庄日益凋零中,孩子,老人,无劳动能力的病残者……
大庙村书记胡建政(右)年,胡建政接手大庙村书记。他出生于年,年参军。在福州军区当过五年的义务兵,立过功。当前任老书记找到他时,他在福建的一家韩资企业已经做了26年的高管,待遇优,收入高。经他亲手带出去谋生活的乡亲,最高达30多人。可是,年深外境不是自己的家境,日久他乡也无法代替自己的故乡。他日思夜想的,还是家乡怎么走出贫困,乡亲怎么解决温饱,怎么奔小康。
我们跨过一座布满绿茵青苔的石拱桥,远远看见鸡笼山在淡紫色的烟雾里。环绕鸡笼山的,是一片片梯形的茶田。此茶树与本地茶树相比,略显小巧,宛如江南小家碧玉的女子。它的颜色极清淡素雅,与本地茶树有区别。春季生发的嫩芽纯白,仅仅主脉呈微绿色,到春老时变为白绿相间的花叶。外形似凤羽,色泽翠绿间黄。叶芽如金镶碧鞘,内裹银箭,十分可人。胡书记告诉我们,这就是远嫁到大庙的安吉白茶。
大庙村的荒山三千多亩。这些荒山在计划经济年代是层层种粮的梯田,在青壮年离家后,土地逐年荒芜,被芭茅和野草占据。雷雨或秋冬季节,常常引发山火,给村民造成生命危险,给国家造成损失。怎么把有隐患的荒山变成安全的金山?怎么让村民的责任山补贴生活?胡书记想到了他在福建见到过的白茶。经过专家对土壤和气候的测试,完全符合白茶的习性,他毫不犹豫准备迎嫁这位江南的“名媛”。
为了招商,胡书记带领村干部亲自到浙江安吉考察。政府给50万的无息贷款,村里自筹50万,建起了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租给种茶老板,每年村里收租金6万元。加上谦益生态农业、光伏发电和一杰电子、一杰怡香园民俗等,每年给村里创收近20万元。
大河有水小河满。
通过土地流转,建成亩茶场,每亩山地补贴给村民45元钱。每年秋冬给茶树修整,施肥,春夏的除草,所需劳动力都是面向五保户和贫困户,所得收入保证了他们的衣食无忧。春季采茶时,更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站在鸡笼山上,看着漫山遍野的采茶工忙碌在茶田里,星星点点,花花绿绿,心里有说不出的舒畅感。天大的事都不如老百姓吃饱穿暖心欢畅。
车子像蜘蛛侠一样沿着山壁到达山顶茶厂,老板拿出了新鲜的春茶。冲泡后,清香高扬且持久,滋味鲜爽。饮毕,唇齿留香,回味甘而生津。叶底嫩绿明亮,叶芽朵朵可辨。老板高兴,茶好,销路不愁。
胡书记很少笑,身材高大的他,一脸严肃,一肩风雨。静默中的他似乎心中永远有想不完的事。说到大庙村,他向我们讲解大庙的历史。大洋庙供奉的是福主菩萨,有近千年的历史。传说他俗姓宋,名益,字儒上,号飞仙,福建汀州人。生于东晋,公元年,聪慧博学,耿直豁达。他遍游名山大川,至黄梅考田山中一凹洼地,即今黄龄古洞。
说到黄岭古洞,胡书记极有兴致。他说古洞周围群山环抱,茂林修竹;侧耳清泉流响,鸟语林中;漫步浓香扑鼻,山风爽身;仰望青天入目,时有浮云掠过;步履脚下无尘,山花迎面含笑。宋益视若仙境,便觅一石洞而定居。南朝公元年,益得成仙,其修道所坐巨石,突然陷入地下,化为龙潭,即今黄龙潭。他说,这里的人文历史,这里的山水风景,亟待开发成文化公园,为当地百姓造福。
山因水而常青,水因山而长流。山水伴着大庙人的梦,甜美而宁静,自由自在。青山中,泉水边,大庙村烟雾缭绕,含蓄而朦胧的优美,奔放而近乎原始的秀美,藏纳于心。他要真正让广大村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山水福地,多情大庙,一定会越来越美。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王春芳,女。笔名:木棉。生于年,湖北黄梅龙感湖人。爱好散文,短篇小说。湖北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散文选刊》,《长江文艺》,《东坡文艺》,《黄石视听》,《黄冈日报》,《鄂东晚报》,《黄石周刊》,《赤壁》,《黄梅杂志》等报刊。多次获奖。
责任编辑:徐继良
图片摄影:秋歌
终审:聂援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