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郭洲的归属江西九江与湖北黄梅之间的省界

导语:江西九江与湖北黄梅之间原先以长江为界,后因江势的变化,逐渐形成了犬牙交错的边界,与长江河道的走向并不完全一致。封郭洲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小池镇一带,原先隶属于江西九江,民国时改划到湖北黄梅,两地又重新回到以江为界。

1.犬牙交错的省界

年以前,湖北黄梅和江西九江之间的省界和我们今天看到的是两样的,两地之间的行政边界并不按照长江划分,江西省在长江北岸领有不少土地,其中最大的一块就是封郭洲,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湖北黄梅县小池镇一带,面积约平方公里,像楔子一样凸入湖北黄梅县境内。封郭洲的属性比较复杂,并非全部归属于江西九江,与黄梅纵横交错,形成了大量插花地。

这是相当典型的犬牙交错型行政边界,犬牙交错是指出于某种政治目的防止某个行政区独占某一地理单元,刻意打破山川的限制进行划界。但九江与黄梅之间的这段行政边界在当初划分时可能并不是出于这种目的,两地原先是按山川形变原则,以长江为界的,不过后来江势出现了变化,因自然原因从以江为界变成了参差不齐的跨江边界。

与黄河下游河道的高频率变化相比,长江河道比较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长江河道一成不变。封郭洲原先为长江河道中一个沙岛,将长江分为南北两条岔道,随着沙岛淤积成为一片沃土,吸引了不少人来这开垦。后来,北岔道逐渐淤塞,封郭洲与江北岸连为一体,南岔道成为主流,清代同治年间的《德化县志》(年,德化县改名为九江县)记载封郭洲“南一面以大江为界,东西北三面以长港为界”,东西北的小河浦就是原先北岔道的遗存。在最初长江主流仍然是北岔道的时候,封郭洲隶属于九江管辖也算符合山川形变原则的,在北岔道淤塞后,南岔道成为主流,原先的以江为界的自然态势就发生了变化。

关于封郭洲的归属,分为封一、封二两乡,封一乡内有军垦土地,又有蕲、卫、周、顾、李等数姓居民在此开垦,居民的一切逃盗命窃讼狱等事以及田赋缴纳实际由湖北省管理,但九江将其编入了自己的行政区划序列,自然认为名义上还是自己的;封二乡属江西九江管理,但也有少数土地归湖北省黄梅县管辖。一般新涨出的沙地最初多为无主地,自然是军事屯垦的优先选择区域,另外也会吸引周边一些农民主动去开垦,这些人的籍贯往往会决定土地归属。封郭洲正好位于两省交界处,随着河势的变化以及沙洲的淤涨,两省之间就形成了大量犬牙交错的插花地,给两地的行政管理带来了极大不便。

2.江堤维护纠纷

纵横交错的插花地引起的最大麻烦就是江堤维护的责任分配。为抵御洪水威胁,长江沿岸修筑了大量堤岸。明朝隆庆年间,德化县(九江)自李家口起,至小池口一带修筑了三十余里长的封郭洲堤,万历年间又进行了增筑。但修建江堤一定要连贯,若封郭洲一段修筑了江堤,而两头未修或留下缺口,江堤的保护作用就会下降。除了江西与湖北之间的插花地外,还涉及到安徽,导致长江北岸该段江堤管理呈现支离破碎的情况。

江堤作为大型水利工程,无论资金还是劳力使用都非常巨大,各地都只想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间利益交错复杂。比如清代道光年间修筑了同仁堤,上自黄梅县段窑镇下董家口起至宿松县康公堤止,该堤修建的最大受益者是湖北,受保护土地面积最大。这就涉及到江堤维护的责任义务划分问题,一种是按长江堤岸长度进行分配,另一种是按受益土地面积多少进行分配。到了同治九年,同仁堤因洪水毁损,湖北、江西、安徽围绕江堤的重建经费分担问题争执不下,而这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进入民国后,围绕江堤修建,三省之间相互扯皮、互相推诿,严重影响到长江防洪。年发生了水灾,原先的江堤不堪一击,国民政府开始考虑对这一区域的行政边界进行系统调整,以解决江堤维护问题,并向湖北、江西、安徽三省咨询省界调整的可行性。

年水灾,长江堤岸又出现问题,当时的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直言“查扬子江北岸皖赣鄂三省省界参差错落在当时划分之初当系以长江为标准,而江流形势今昔不无变迁遂成今日犬牙相入之现象,此于一切行政措施殊多牵制,而在水利行政方面尤为显著……似宜将该处三省省界重行划定即以扬子江为界”,认为犬牙交错的行政边界影响到水利建设,于是国民政府下定决心,以长江为界重新划定省界。

在这番调整中,江西省损失最大,位于长江北岸的封郭洲和其他一些土地都要划给湖北省,江西省政府曾向行政院委婉表达了不同意见,当地居民在得知省界调整的消息后也上书请愿,要求收回决定。不过国民政府省界调整决心已定,年6月正式发布了行政命令,封郭洲正式划给了湖北黄梅。

3.蓑翁说

江西九江与湖北黄梅之间的省界最初以长江为界,后来随着江势的变化,形成了大量犬牙交错的插花地,导致了行政管理的混乱,尤其体现在长江北岸江堤的修建与维护上,各地区互相扯皮,所以国民政府才决定重新厘定省界,以明确责任义务。当然这里也有一个观念的改变,以前更加强调人的籍贯概念,沙地淤涨形成了大量无主土地,吸引农民前来开垦,他们的籍贯决定这块土地的归属,更注重的是“人”。而到民国,不管其人原籍贯在哪,土地划到哪里,人就归哪里管辖,更加注重的是“地”。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参考文献:

1.徐建平:《民国时期鄂皖赣三省沿江边界调整与江堤维护》

2.杨新民:《江西德化一部分版图是怎样划归湖北黄梅的》

3.《封郭洲考》

本文由江南蓑翁团队创作,版权归江南蓑翁团队所有,如有抄袭等侵权行为,本账号保留诉诸法律权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2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