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黄梅文化只眼石畅

人物访谈专栏

总监制张贵球

副总监制刘再琼

策划陈章华

指导黄梅县文化和旅游局

制作黄梅县戏剧创作室

组稿《黄梅文艺》杂志社

剪辑朱丹

访谈人:陈章华

  访谈对象:石畅(宁波黄梅商会常务副会长,宁波莱悦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

  访谈时间:.02.05

  访谈方式:网上

  陈:今天要采访的是我的高中同学石畅。石总好,不过,按我们黄梅人的习惯,应该叫石老板。尊敬的石老板好!

  石:兄弟,老同学,莫这样叫,把感情都叫生分了。

  陈:不是生分。是敬佩呀。你当年一个穷小子,单枪匹马到宁波闯荡,如今也算是小有成就了,私企老总,不容易啊。而且是做外贸生意的,经常与外国人打交道,出国比回家还频繁。是吧?!

  石:哪里哪里。不过有一点你说的不错,我现在回家的确很少。

  陈:你老家是黄梅镇的吧。

  石:高桥苗咀村。

  陈:我记得高中的时候,去过。一晃二十几年了。连我们最近的一次见面,也有好几年了。

  石:是的。时间过得快,转眼之间我们高中毕业都二十五年了。

  陈:看到你我就自然想起读高中的情景。我们都是岳窑五中出来的。用黄梅人的话说,都是破窑出来的。你是破窑里烧出的好瓦。

  石:哈哈……

  陈:我们共患难的日子记得不?

  石:当然记得啊,长期吃豆豉、腐乳和辣酱拌饭,也不觉得苦。

  陈:这还不算,主要是饭里有很厚的沙子,岳窑山上的风又大,饭一打出来就冷了。带沙子的冷饭让我记忆犹新。

  石:现在回忆起来,那个段日子很美好。

  陈:是啊。对于你这样的成功人士来说,苦难是一笔财富吧。

  石:又调我。

  陈:后来,你读了文科,我进了理科班。再后来,你去江西读大学,再后来就像一阵风消失了。十年之后再见,你已经摇身一变成老板了。不过,我可以想像得到,独自创业的个中艰辛。

  石:说难也难,不难也不难,关键是坚持,咬牙坚持一阵就过来了。我是98年来的宁波,开始四处打工,到处漂。那时候最大的心愿是有个稳定的落脚点。后来办了一个小公司,比打工强,然后在宁波买了房子,结了婚。最苦的是04年到08年,遇上了经济危机,我和我老婆差不多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连孩子都顾不上。

  陈:现在公司什么规模?

  石:还行吧,目前是22个人的团队,年到年,公司的业务还算稳定,业绩突破1亿。

  陈:牛掰啊石总。其实啊,在我的心中你还是个诗人,而不是商人。记得读高中的时候,你很会写诗。还交了好几个女笔友,经常书信来往。我们男同学都羡慕得要命。于是,我出于嫉妒,也开始写诗。同学们都晓得,我搞文学你是引路人。没想到你半路上丢了,让我陷进来,这一搞,就是二十多年,放不下,也许是命中注定吧!

石:哈哈,你得请客,没有我就没有今天的作家。

陈:也许吧。我之所以说你不像个商人,是因为你还是那么淳朴、那么实诚,那么重感情。这次病疫一袭击黄梅,你就在朋友圈呼吁大家捐款捐物。很快得到响应,很快一大批物资到了黄梅父老乡亲手中。

石: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蔓延,作为黄梅人,我知道黄梅离武汉很近,而且在武汉的黄梅的人非常多。如果病毒蔓延到黄梅的话,医院和老百姓肯定缺医疗物资。所以1月24日,大年30年的当天,我就联系我们黄梅商会的盛会长和其他的会长团队,倡议捐款和捐赠医疗物资。因为我们的反应非常的迅速,所以我们的第一批物资,只医用口罩,只护目镜,0只手套,和顶帽子,于年1月30号就抵达黄梅红十字会。第二批只口罩也于2月2日抵达黄梅红十字会。

陈:那就是10万只口罩啰。

石:是的,央视报道过。

陈:我看过新闻。老同学,百万黄梅人不会忘记你,更不会忘记宁波商会的这份情。

石:这有什么,我们应该做的啊!虽然人在宁波,其实每时每刻都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10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