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亮抗战底色谱为民新篇央广网

央广网黄冈8月3日消息(记者江晓晨)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之声系列报道《追寻》3日推出:《亮抗战底色谱为民新篇》。在湖北省黄冈市李四光纪念馆广场的一角,一支民间舞蹈队正紧张地排练,为一场军民联欢做着准备。为了能给战士们带去更好的表演,负责组织这次演出的黄冈市消防救援支队文员徐普查忙前忙后。军民联欢是徐普查策划组织的活动,今年是第18年。爷爷是没穿军装的“军人”,父亲是游击队员。年徐普查应征入伍,先后在恩施和黄冈服役20多年。年,徐普查把民间热心公益事业的人集结在一起,组成一支退役军人志愿队。两年后,自主择业的徐普查受聘于黄冈市消防救援支队做一名普通的文员。徐普查说,脱下军装,也不敢忘记为党和人民忠诚奉献的初心。因为从小到大,父母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徐家的好儿郎,要去当人民子弟兵。今年83岁的老兵苗晓东是徐普查定点慰问的对象,每次上门徐普查都会拎着米、面、油等一些家用品。苗晓东说:“他带着团队三番五次来慰问我,给我精神上的鼓舞。在他身上有人民子弟兵那股劲头。”十几年来,徐普查紧紧围绕敬老、扶幼、助残、环保、助学、赈灾募捐等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累计近次,个人和组织爱心人士助学救济、精准扶贫余万元。徐普查说:“我也是个党员,又是军人世家,在关键时刻我们就要往前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家庭的影响之下,徐普查把儿子徐世超送进了军营。身为武警荆州支队政治工作处干事的徐世超,这样看待父亲所做的事。徐世超说:“去年在抗疫的时候,因为我休假隔离在家,他拉着我一起联系爱心老板,为家乡联系援助物资。我觉得我爸是一个顶天立地男子汉,我感觉十分骄傲。”去年,黄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建立黄冈退役军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台,共组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支,注册的核心退役军人志愿者余人。黄冈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负责人胡峰说,退役军人志愿队有着人民子弟兵优良的传统,一呼百应,攻克难关。胡峰说:“年黄冈市黄梅县小池镇遭遇特大洪涝灾害,我们退役军人带头成立了先锋突击队,参与到抗洪抢险和救灾救援工作中,最后小池镇终于战胜洪水,目前这支队伍已经发展了人。退役军人服务正在黄冈遍地开花。”做公益有了坚强的后盾,从单枪匹马的“游击战”,逐渐向多人聚集的“阵地战”转型,徐普查满心欢喜。他说:“终于有了组织!以前我们搞志愿都是民间的、自发的,像是打游击。说心里话,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加入到志愿队的团队中来,让我对宣传工作更加充满信心,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一种使命感。”一根接力棒,四代从军梦。在徐普查的儿子徐世超眼里,“精神传承和物质传承不一样,物质会随着时间消磨损耗,但精神只会越积越厚,历久弥新。”徐世超说:“曾祖父和爷爷他们两代人是生活在救亡图存的时候,为了家和国,他们能牺牲自己的生命。我父亲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更多的是甘愿平凡,默默奉献。到了我这一代,我只能更加努力干好本职工作,更加努力回馈社会,这就应该是军人世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抗战精神的一份传承。”我是记者江晓晨。徐普查家里有一间屋子,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的老物件,最吸引我的是玻璃展柜里整齐摆放的军装,有65式的、有87式的,也有不同年代的武警制服。岁月在这些衣服上缝下过青春热血,缝下过暮年余热。四代人,不同底色的军装,有着一样的臂章:人民子弟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抗战精神的底色,战时保家卫国,不惧马革裹尸;平时默默奉献,甘愿躬身许国。我想,这,便是伟大的抗战精神,在当下最鲜亮的底色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93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