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黄冈日报
本报记者陶带斌通讯员陈慧
9月21日上午,我市新开工3个重大水利工程项目,总投资39.9亿元,分别是投资11.23亿元的麻城市浮桥河灌区新建扩建工程,投资4.6亿元的举水系统治理工程,投资24.1亿元的武穴北灌区新建扩建工程。项目实施后,将加固堤防50公里,改善灌溉面积70.7万亩,新增或恢复灌溉面积22.3万亩,有力提升我市水安全和粮食安全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以管理为基础,以项目为牵引,不断加大水利投资,不断夯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做好流域综合治理水文章,助推四化同步发展。截至目前,全市有水利工程设施38万处。
“十二五”期间,我市完成水利投资.7亿元,主要实施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蓄滞洪区、中小河流治理、防洪工程等12个方面共个水利项目建设。
“十三五”期间,全市实施防洪减灾、供水保障、水生态修复、能力提升、移民后扶等项目个,完成投资.94亿元,投资总额相比“十二五”期间翻了一番,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
余亿元系统治理江河湖库。“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黄冈每年争取国家和省里支持,投入21亿余元,带动社会资金50亿元,对境内中小河流进行两轮分段式除险加固,共治理河(段)32条、水库座,新建和改造12座泵站,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显著提升,全市农业灌溉保证率从“十二五”时期的70%提升到“十三五”时期80%。
70余个补短板项目筑牢水安全屏障。“十四五”期间,我市规划了70余个水利设施补短板项目,总投资余亿元,已开工40多个。其中西隔堤加固工程关系到黄梅县、武穴市和龙感湖管理区万人口、87万亩耕地和京九合九铁路、沪渝沪蓉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干线的安全。该工程于年立项审批并开工建设,总投6.78亿元,将于今年底全部完工。
处集中供水工程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从人畜饮水到安全饮水,黄冈实现质的飞跃。“十二五”以来,全市建成日供水2吨以上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处,“十四五”按“建大并中减小”原则谋划农村供水35个项目,总投资60亿元。我市重点推进鄂东大水厂工程,蕲春县、英山县、麻城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武穴市水厂及管道新建工程,麻城市新建杉林河水厂等项目。
黄梅小池水厂、武穴梅川水厂等一批水厂被评为国家“百佳水厂”。目前,我市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6.15%,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29%,农村饮水安全实现全域全覆盖。
78个项目实施灌区全面升级改造。“十四五”期间,我市科学谋划大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和闸(泵)站项目78个,总投资亿元。年实施蕲水灌区新建扩建工程等7个大中型灌区项目,下达资金4.亿元,占全省28%。国家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黄冈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单体水利工程——蕲水灌区新建扩建工程投资15亿元,已完成投资2.46亿元。改建后可新增灌溉面积19.2万亩,改善19.47万亩,惠及蕲春11个乡镇和全县51.2%的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