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的技术打破国外垄断,黄梅科普达工程师

极目新闻记者董淑健

通讯员刘萌

5月10日,位于湖北省黄梅县小池滨江新区临港工业园的湖北科普达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在生产线上忙碌着,工程师柯征辉正在检查生产线的运行情况,不时地与工人们交谈着。几天前,柯征辉在湖北省庆“五一”劳模表彰大会上身披绶带,喜获全省劳动模范荣誉。

科技工匠柯征辉

15载扎根生产一线,柯征辉在利用再生塑料生产光缆护套料的技术上取得累累硕果,所在企业也从1条生产线扩大到40条,8个人到人,企业产值从万元到10亿元。

求新:研发80多款光缆材料

如今的湖北科普达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高分子材料改性加工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湖北省光线缆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然而,年柯征辉进入湖北科普达公司时,企业处于初创时期,全公司仅有8名工人,生产普通黑色中密度聚乙烯光缆护套料,产品单一、市场竞争力弱。

负责利用再生塑料生产光缆护套料的技术配方及生产质量管控的柯征辉说:“企业要发展进步,技术、产品就要创新。”

柯征辉深知面对瞬息万变的通信光纤光缆市场,靠科技才能强企,因此,他带领技术团队潜心研究,努力探索再生塑料生产加工光缆护套料的技术配方,把研发替代进口的新材料作为主攻方向。现今,该企业已成功研发出80多款新型光电线缆材料,其中,“光缆骨架料”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成为国内首创的专利产品。

柯征辉发明的专利产品过滤料斗

为了成功开发“光缆骨架料”,以柯征辉为首的技术骨干们做付出了数不清的心血和汗水,查阅资料、请教专家,扎根实验室与车间,一次次调整产品技术配方,无数次忍受着车间摄氏度60度的高温,一遍遍地试,力争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研发出质量更好、成本更低的产品。经过一年的研究,该产品终于问世。

“进口光缆骨架料价格高达8万元每吨,现在我们自己能做了,价格仅3万元每吨,极大地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柯征辉自豪地说。

在不断优化产品技术配方的同时,柯征辉也在认真研究提高产品质量的相关技术措施。他时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92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