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黄梅县 >> 黄梅县风景 >> 何坚雄又回故乡

何坚雄又回故乡

▲李正阳题

我82年参军离开故乡,到今年正好是40周年。在我心中,故乡和我一起浪迹天涯,历经沧桑。今年春节,我又回到了故乡--黄梅南北山。

这次选择了当年我参军离开故乡的路,由武汉乘船而下行至九江,对面就是湖北黄梅县,再经历两个小时车程,就到湖北有名的古角水库。然后,再经历一个小时的机帆船,就到了南北山山脚下,你就会看见一条用石头修筑的古道。据说古道始建于唐朝,也有人说古道是元代兴修的,那也有七百多年历史了。这么久远的古道,踩在条石路面上,是不是脚步应该轻一点,再轻一点呢?

你看,那灰色的条石边缘,石苔泛着绿意,向中间伸展开来。而露珠在条石面上滑过,脚踩上去,湿湿滑滑的。那横着的竖着的条石,静静地躺在路面,仰面是山上、路边笔立的大树和树稍蔚蓝的天空,间或还有行人的脚步。这么多年过去了,岁月磨平了石板的峥嵘,风雨又在石条上凿出一点一点的小坑,似乎在告诉行人,这就是沧桑。我小时候上学就此经过,当时只是感到学校路途遥远,从未感到这是历史和传说中的画廊。尽管历经千年沧桑但仍然保存完好。难怪黄梅有“先有南北山,后有四五祖”之说,可见南北山当年在中国佛教中的重要地位。

南北山是大别山古角山脉的南山和北山的总称,其势趋北高峻,驰南逶迤。黄梅“古十景”中就有“南山古洞”“北山乔木”二景。大家踏着散落在古道上发红的针叶松和枫树的落叶前行,不时被路边峥嵘奇岩、广袤绿林所感染,停下脚步把景致收入相机,感受着久违了的野趣。

沿着幽幽古道继续前行,两侧山出古代留下的石刻、石佛、石洞等景观,令人驻足。那神形兼备的镇蛇佛,流传着古代路人与巨蟒搏斗的故事;那洒水即现苍劲文字的唐代石刻,表明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那高1.7米、宽1.3米的天然紫云洞,至今还闪烁着延绵千年的香火……

更吸引人眼球的,是不远处那多平方米的硕大青石板,古人曾在此刻下了石书《金刚经》,至今还依稀可辨部分残留的文字。旁边,有一个由自称为南阳布衣邓文滨所书巨大的石刻“寿”字,吸引了本次笔会的82岁的著名漫画家李滨声先生的注意。寿字上方刻有“幽幽南山”刚劲小字。往上看,群峰叠翠,石壁雄峻,宛如黄山;往下看,水色蔚蓝,金沙绕岛,库景秀美。这时有人来了兴致,为尽收眼底的水库景致即兴取名“金边三岛”。

顺着向高处延伸的古道再走十多分钟,眼前的视野变得开阔了。在一垄垄精耕细作的农田和山脚之间,矗立着规模不大但有千年以上历史的南山灵峰院。南山灵峰寺,由隋朝幽德和尚开始修建,之后很多僧人来此修行,大多平平淡淡。直到六祖慧能徒孙、南山圆证祖师、北山无迹祖师从广东华南寺北上,五祖寺处在盛唐时期,南山圆证祖师,北山无迹祖师均为六祖慧能徒孙,南山圆证祖师应该是(公元年唐僖宗是唐朝倒数第三个皇帝,在他赐法名圆证后才兴旺发达,香火旺盛,按皇历书上到了晩唐,而不是盛唐时期)发展到48间殿堂,多僧人的寺庙,唐代圆证祖师亲手创建说法道场。

圆证祖师生于唐中元年(公元年而不是年)俗姓陈,唐僖宗三年(公元年)赐号法名圆证。据悉此寺院建成早于禅宗四祖寺和五祖

寺。在连接南北山的一条古河床上,是建于元代的石拱桥,名叫小花桥,桥沿藤蔓繁茂,桥下溪水潺潺。桥旁有一个石棋盘,可能是农夫农耕休息时下棋所用。过得桥来,有一个石楔洞,传说此洞产食油,南山寺的僧人用此油生活,后来一个僧人贪心,将此油担回家吃,从此石楔洞不产食油。可见人不能贪心,公物不能私用!

经过石拱桥,再行一个小时的山路,就到北山,北山有名的算是宝相禅寺,始建于唐朝长庆元年(公元年)僧垅山募修,为无迹祖师道场,无迹祖师即彦宾祖师与圆证祖师均为六祖惠能徒孙,于唐元和年间北上黄梅。据黄梅县志记载:五祖寺,是由佛教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亲手创建于唐永徽五年(公元年)弘忍大师俗姓周,祖籍黄梅县濯港人。生于隋代仁寿元年(公元年)圆寂于唐上元二年(公元年)享年74岁。

《黄梅县志》载:明朝以前黄梅县属于九江府,在元朝末年黄梅县发生强烈大地震,地震中心位置就是现在的黄梅县古角山胧与垅坪小胧的分水岭,山体大面积塌方,再加上元末明初兵慌马乱、人烟稀少,明代以后属黄州府、蕲州府。后来人们只知其洞未见其洞。黄梅古"十景"其中就有"北山乔木"、"南山古洞"之二景。南山古洞,石洞宽敞,洞内如数间房屋,石桌石器餐具等用具一应俱全,石壁上有很多文字符号,唐圆证祖师在此圆寂。明朝程梦麟曾吟诗句“踏破苍苔路,灵崖九折回。寒流穿蹬出,幽罅自天开。光借传灯显,宽容卓锡来。此间真太古,莫作武陵猜”赞之。

宁静的故乡山水,流水漫漫,时光轻轻。多想撑一把岁月的伞,温一壶时光的酒,品一段如诗的光阴,唱一曲长情的歌。人不可太累,放下一切,拥抱自然,生活本该如此轻欢!

作者简介

何坚雄,笔名河流,湖北黄冈黄梅人。年参军,年开始从事文字、摄影工作,年参加中国首届文学培训班学习。参加过年云南老山对越自卫还击战,年福建省东山岛三军联合演习,年九江大抗洪,年奥运圣在湘传递的宣传报道。先后在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半月谈》《香港文汇报》《解放日报》《湖南日报》等40多家报刊发表图片和文学作品多篇。作品收录于军事博物馆、《抗洪壮歌-福建篇》(中央文献出版社)、《年中外诗歌散文精品集》(中国文化出版社)、《向洪水宣战》(南京军区政治部)、《湖南当代摄影家》(湖南美术出版社)、《功在当代福耀千秋》(南京军区政治部人民前线报社)。

《吴风楚韵别样情》后记

六祖道场不在广东,在鄂东

黄梅文史哲编委会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顾问:周慧刘光天田宇祥主编:李滨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汶柱、石阳艳、朱文霞、何国彩、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桂文林、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蒋国雄、蔡群执行副主编:龙静柳景钢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46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