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照亮山村孩子成长路

童寨教学点,位于我县停前镇东郊,与安徽省宿松县毗邻。

45公里路程,40分钟,32岁的余松梅骑着电瓶车,寒来暑往,早出晚归,每天往返于安徽省宿松县城到黄梅县停前镇童寨教学点之间。

4月23日,记者来到了这所只有5名教师,4个年级,60名学生的乡村教学点。在四年级教室,余松梅老师正在给孩子们上英语课。讲台上的余老师,戴着一副时尚的眼镜,明媚的脸上挂着微笑,正在教孩子们唱英语歌曲。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余松梅出生在安徽省宿松县一个条件优越的家庭,读大学的时候,她就有一个梦想——到乡村学校支教。大四的时候,她本来有留校当辅导员的机会,但为了她的支教梦,她选择了放弃。

年,她怀揣梦想,参加了黄梅县教师招聘考试,以英语学科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来到停前镇中学工作。在一次送教下乡过程中,看到山里孩子难以接受正规的英语教育,她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到童寨教学点支教。

她告诉记者:“县城不缺英语教师,乡村孩子在盼望英语教师,那里更能体现人生的价值,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到最艰苦的地方锤炼自己。”

童寨教学点校长田志军告诉记者:

“我们教学点教师平均年龄55岁,留不住年轻教师,以前的年轻教师呆1—2个月就走。余老师来了之后,我们开齐了所有课程,让乡村的孩子也能感受音乐和绘画的魅力,让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真正享受到平等、全面的教育,我替孩子们感谢余老师,谢谢余老师的坚守……”

来到童寨教学点后,她发现这里不仅缺少英语教师,体美信等课程同样开不齐。于是,她又当起了孩子们的体育、美术、信息技术老师。

班里有个叫石敏娟的女生,平时总怯怯地,问她话时,低头不语。每天下午放学的时候,家里没有人来接她。余老师就主动送她回家,和她聊天。发现这个女生家庭贫困,父亲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家里还有一个患病的奶奶,靠低保维持生计。回到家就和老公商量,决定资助石敏娟,一直到她大学毕业。于是,她给石敏娟买衣物、鞋子。每周末,她都把石敏娟带到自己家里,做好吃的、洗澡,带到理发店理发,去游乐场玩。石敏娟亲热地喊她“妈妈”。

石敏娟的父亲告诉记者:“余老师对孩子胜过亲妈。去年腊月二十七,余老师和爱人还给全家人买新衣服和新鞋子过年.走时留下元钱给我补贴家用……。”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余松梅,用春风化雨的爱温暖了山区孩子的幼小心灵,用大爱之心为山区孩子插上了起飞的翅膀。

本台记者:张维维报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21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