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访孤山黄梅点点,又是一年赏梅时

冬天手冷脚冷,什么也不想动。但这个季节的夜晚,可是赏梅的好时机。越冷,梅花开得越香。不如去赏梅!

也许是因为天气太冷,就连往日游客如织的断桥也没什么人,一路走过去,稀稀落落的,风声倒是呜咽得紧。

杭州赏梅有许多个去处,植物园、乌龟潭、超山、西溪,但我最爱是孤山这一角。

第一是因为交通方便,第二是不用门票,第三这里有当年林逋手植余棵梅树,梅妻鹤子的传奇在此处上演,带着浪漫的底色,孤山的梅更有古韵。

站在放鹤亭中,忽然闻到一阵香味,随着那味道转过脑袋去,便发现了这一处腊梅。香味随着风飘过来,原来寻梅只需要靠鼻子。

放鹤亭的介绍。这儿是当年林逋隐逸之处。

孤山就在断桥往白堤方向走不远处,相比断桥人来人往,这儿更显得安逸,少游人。

栏杆上的石狮子。

放鹤亭。整个亭子不小,亭子后面就是林逋墓。

关于林逋墓,还有一个小故事。后世有盗墓贼去挖林逋墓,发现他的墓里面除了一个砚台,还有一个女子的玉簪。

这就很神奇了。

不知这梅妻鹤子一世终老的林和靖,心底里是否也有自己的放不下?

再联想到他的那首“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历史将许多往事掩埋,也把深情流放于时间的洪荒之外。

或许,人人都有自己心里的那一点执念吧。只是不足为外人道也罢了。

这儿就是林逋墓。

往里就是了。

没有灯。

大晚上的在门口探了一个脑袋,还是觉得有些害怕。于是匆忙往下跑,就到了放鹤亭。

孤山上还是可以转转的,晚上山路会有路灯,只是灯光没那么明亮。

第一次来孤山建议可以白天前往。

林逋墓附近的一株大树。同样的大树有好多棵。看上去有几百年的样子。

晚上没有往山上走。只在附近转悠了一圈。看到几株黄梅都开了。

私以为“疏影横斜水清浅”,赏梅要在一个月夜才最有味道。

往回走的时候,看到有几个中年男人拿着手电筒,一边用当地话说着,现在还没开吧?

有人回,几百株呢,总有一两株要开了吧!

那电筒的光就在这山林里飘来飘去。

忽然有响声惊喜叫道,这儿!这儿有一株开了!

中年男人的浪漫,除了钓鱼,还可以一起赏梅呐!

不禁感慨生活还是各有精彩。

这样的一个视角,枝丫仿佛成了夜空的主角。那梅花才不过点缀。

处处是水。

前两天温度低,西湖的水都结冰了。这两天出了太阳,但有的角落仍然还是冰冻状态。

听说下周又会回暖到19°。

今天的梅花不是最绚烂的时候,但好在这时候没有人挤人的热闹。赏梅不过是图的一个心境。有那么星点的梅花作伴也已经很好。绚烂之后就是荼蘼,刚开始开放总是喜悦。

再过不久,几百株梅花次第花开。几百年了,当年的人儿已经不在,当时当日的情怀不曾走远。

只是,曾经的西湖孤山,是他人的隐居之处。如今的西湖,却已成为万千游客心系之地。

还好孤山鲜少人会来探访,便留住了那么几分清净。

孤山往断桥方向,有平湖秋月。

你看,逛断桥最好还是晚上。

其实西湖就该多逛逛夜西湖的景。

从宝石山上看了夕照宝石流霞以后,下到断桥,走过那长长白堤,来到平湖秋月赏个月色,再进入孤山小径,在月夜下不用抬头,那丝丝缕缕的梅花香味衬着地上斜斜的竹影,倒像是把千般岁月轮换,不知今夕何夕了。

从这儿走进去,有个碑。

平湖秋月里面的一个小亭子,卖着一些纪念品。有音乐声传来。

一架飞机,正好穿过孤山的上空。

夜色孤山。

孤山还是有许多小景点可以看的。

一路都没什么人。

凌寒独自开。

在断桥这一侧,能望到对面的雷峰塔。

宝石山上星点的光,那是山间的路灯,指引着山里的方向。

那离水面更近处的光,则是北山街。

北山街跟南山路是相对的,都是在西湖边上。

南山路比较著名的有美院,还有“南山路欢迎你”的夜色锒铛。

我还是更喜欢北山街。自然,随性,大有一种我自逍遥的旷然练达。

走在白堤上,看西湖的两边,一边是繁华人间事,一边是山林寂静。

高楼大厦与矮脚的小山,都是杭州。

夜色白堤。

白堤的树。湖边许多桃树。到了春天会很美。

虽然梅花要再过一些日子才会全开,我觉得这个时候去却是最好不过。人不多,花已开。

簇簇拥拥很美,星星点点也烂漫。

冬天这么冷,缩在屋里看看电视和大吃一顿很赞,偶尔心血来潮,趁着夜色去孤山看一把梅,也是人间幸事一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17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