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绿助力生态宜居新农村

(黄梅县河长办)走进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孔垄镇公口村文化广场东—村中心路藕塘小微水体治理示范点,顿时另人耳目一新。这里清风扑面、杨柳依依,无论是干净整洁的村道,还是别致优雅的小院,亦或是农村小屋炊烟袅袅的烟火气,不禁让人感受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此情此景无不让人感受到了在农村悠然自得的乐趣。

“柏油路到家,藕塘的水变干净了,村里的环境变好了,我们的生活也更舒适了。”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郑运华喜笑颜开。然而公口村藕塘曾经杂草丛生、泥泞不堪,堤埂残缺不全,环境“脏乱差”,乱倒、乱排现象尤其突出。因来水量小,枯水季节容易干涸,加之多年无人管理,成为废水塘,周边群众怨声载道。近年来,孔垄镇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自开展小微水体整治工作以来,建立完善全镇小微水体河湖长制体系,建立小微水体整治清单台账,坚持问题导向,多措并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水利冬建等项目,大力开展村组当家塘、门前塘、路边塘的整治管护,积极创建小微水体整治示范点,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清四乱。组织专班对藕塘旁长期无人居住的2处废弃老旧房、私搭亭棚等建筑物进行拆除,对拆除后的建筑垃圾及时清理。对藕塘中周边群众设置的成片网拼、地笼进行了全面清理。

二是清淤泥。通过县办水利冬建项目着力清理水体底泥污染物,快速降低水体内源污染负荷,同步清理水体及岸线周边垃圾、完善水体周边垃圾收集设施。同时结合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要求,修建生态护坡、沿岸绿化,并沿水体建设保护截流沟,形成周边农田农业面源污染缓冲区域。藕塘水体生态得以恢复,逐步形成“水清岸绿”。

三是常管护。建立健全小微水体管护长效管理机制,切实落实“一长两员”,着重从岸线保洁机制、绿化管理机制、水体清洁机制入手,严禁藕塘投肥养殖行为。同时,结合“周末大清河”“村庄清洁日”行动,公口村定期组织人员对纳入管理的水域开展集中清理。

水生态治理特别是小微水体整治直接关系到最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整治后的藕塘俨然一幅绿色小景画,周边群众拍手称赞。“小堂占尽一湖春,咫尺村烟接市尘”,藕塘附近还有孔垄镇绣娘公园、素秋亭等人文景观,这些小景点间相互串连、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已然形成一道有灵魂、有生机、有文化的乡村景致。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86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