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从悠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1113/5839286.html
本文转自:黄冈日报
本报记者胡辉实习生梁媛媛
7月16日,在位于黄石市的湖北神牛工业历史文化展览馆里,不时有群众前来参观。这里展出湖北省拖拉机等农机工业发展的历程,其中黄冈市档案馆几天前送到的关于黄冈六家农业机械厂的历史资料放在显要位置,让参观群众对黄冈的农业机械发展历史有更深了解。
6月24日,市档案馆收到了一封求助信函,介绍自己是湖北神牛工业厂(原湖北拖拉机厂)的退休老职工赵毅云,他们几个退休老职工在当地社区协助下,办起了公益性的湖北神牛工业历史文化展览馆,并正在编写《湖北省农机制造工业简况》一书。其中,黄冈市的原湖北轴瓦厂、原湖北气门厂、原黄梅县第一机械厂等六家工厂,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历史见证。他们经多方寻求仍有缺失,便向黄冈市档案馆寻求帮助。
“老百姓忧什么、盼什么,我们就谋什么、干什么,让民生实事与群众诉求精准对接,让所办之事与群众期待同步合拍。档案的作用就是让人们了解历史、把握现在、遇见未来,提供档案资料利用服务是我们的职责。”市档案馆馆长杨希杰在接到求助信函后马上安排办理,也为老人们自发举办展览馆表示敬佩。
当天,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就致电对接需求、全力查阅、反复核实。几天后,赵毅云需要的六家工厂历史信息逐一梳理完成。
“老人已年逾八旬,加之当前天气炎热,来回奔波怕老人身体吃不消。这次群众关于档案工作的‘点菜’,看似一桩小事,但对群众来说就是天大的事,群众需求‘白菜’,就要把新鲜水灵的‘白菜’端上,脚踏实地、精准服务,民生实事就能产生最大的效益,收获最好的效果。7月12日,杨希杰带上工作人员专程前往湖北神牛工业历史文化展览馆,开展送档案上门服务。
看着市档案馆送来的各类档案复印件20页、档案数字复制件幅,并提供纸质和刻录光盘方便使用,展览馆负责人赵毅云连连感谢。
“我们展览馆平方米左右,原先是湖北拖拉机厂,后转为民营的湖北神牛工业厂。当前布展以照片为主,全部对外开放,你们送来的资料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将是展览馆里极为重要的内容。”赵毅云热情地介绍原湖北拖拉机厂的创业历程,以及黄冈的工业机械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群众‘点菜’反映的琐碎小事,恰恰是他们碰到的实实在在的大事。像这样在一个个小事上下足绣花功夫,才有可能产生最大的效益,收获最好的效果。”回程路上,市档案馆干部职工说到这次送档服务时感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