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戏迷必备入圈四步走,你get到了吗

甲氧补骨脂素洗剂 https://m-mip.39.net/m/mipso_5231344.html
##“圈子”是一种神奇的文化现象,这既是不经意间形成的一种交往限制,也是形成人与人深刻的差别的根源之一。戏曲与其他行业相比算得上是比较传统的一个行业,甚至现在的拜师仍旧采用一些传统的仪式;戏曲本就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自然本身就是以传统来要求规范自己,如此,戏曲行业的圈子则更加明显。现在有很多戏迷朋友有机会见到自己的偶像,甚至能有机会进行短暂的交流,可是知识储备并不足以自己提出有分量或者说不无聊的问题。作者就有一个从事黄梅戏的朋友,在与她相识的时间里,大致摸清了如何能够聊得来,我将这个套路归纳为四步:明晰的黄梅戏历史、经典的黄梅戏剧目、著名的黄梅戏演员、知名的黄梅戏专家。只要在这四方面进行短时间的知识积累,与专业人士聊天便不会闹笑话了。

01明晰的黄梅戏历史

了解每一种事物都需要知道其历史发展概况,历史是其成长的一条时间线,有了这个线,便能将贯穿其中的著名人物也好,行业兴衰也好贯穿起来。黄梅戏是全国五大剧种,虽然排在五大剧种的最末位,但在我国的知名度相当可以;而且黄梅戏作为一个仅有两百年发展历史的剧种就拥有如此高的知名度尤其不易。黄梅戏最初被称为“采茶戏”,现湖北省黄冈市下辖之黄梅县为黄梅戏发源之地,在鄂、赣、皖三省存在着数种关于黄梅戏起源的不同说法,占据相当大比重的一种说法认为:黄梅戏本是因黄梅地区大水泛滥成灾,人们祈祷上天的仪式上所唱的曲词,而后沿江而东散布于鄂、赣、皖的十多个县。最初的黄梅戏演员并非脱产的专业演唱者,而是从事农事活动的空闲时间或者灾荒年份进行演出,以演唱“黄梅调”获得生活收入来源。在交通不便利、观念落后的条件下,黄梅戏演唱者没有统一的组织管理机构,更没有经过统一的训练。各自为阵的表演组织方式虽然为丰富黄梅戏的唱腔、增加优秀剧目提供了条件,但也由于演唱者天赋能力、文化水平、发音吐字习惯、情绪把握能力等方面有差异甚至迥乎不同,以致黄梅戏唱腔产生了“十腔九不同”的尴尬局面。更夸张的是黄梅戏在解放前只有“三打七唱”,即只有锣鼓伴奏没有胡琴伴奏,后来增加了一把胡琴,但却是以演员为主,胡琴跟着演员伴奏,和现今演员和伴奏的关系刚好相反。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前黄梅戏并未获得全国性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66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