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白抑扬含顿挫,唱腔委婉透激昂探索黄梅戏

文丨认知大世界

编辑丨认知大世界

前言

黄梅戏,一种发源于安徽的地方戏曲,在中国民间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其优美的旋律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深受大众喜爱;

并且对黄梅戏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黄梅戏诞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是由民间小调、民歌等多个民间音乐元素结合而成,是黄梅县的“三宝”之一。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和变迁,黄梅戏也逐渐融合了更多的现代音乐元素,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使得黄梅戏在新时代中得到了很好地发展和传承。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演变,黄梅戏在不同时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但始终不变的是它在人民群众中所留下的深刻印象。

黄梅戏的产生与发展

黄梅戏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戏曲,在其发展过程中,经过了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方戏曲,其最早起源于中国安徽省的安庆市怀宁县。

黄梅戏中含有多种曲调,其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而在黄梅戏出现之后,我国的戏曲文化就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和完善。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满足基本生存需求之后,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其中戏曲就是人们在精神方面所追求的一种娱乐方式,因此,在我国众多戏曲文化当中,黄梅戏也被称为是最具有代表性和最有魅力的一种。

黄梅戏中所蕴含的艺术价值是非常高的,其最大特点就是以黄梅方言为基础进行演唱和表演。所以说黄梅戏对于我国人民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甚至可以说是我国戏曲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尤其是对于精神文化需求方面来说,戏曲文化在其精神需求方面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水平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各个地区也开始对本地区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展。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当中最重要和最具特色的一种形式,其在我国发展过程中也被赋予了新时代发展要求下最具特色和魅力的一种艺术形式。

尤其是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进步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推进下,我国各个地区之间经济水平差异也逐渐扩大。

这就导致不同地区之间经济水平差异逐渐拉大。特别是对于经济水平相对较差和较为落后地区来说,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了更加快速地发展。

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很多人都无法从根本上满足自身对于物质文化生活上的需求。为了能够满足这些人对于精神文化方面不断增长和进步需求。

一些地区为了能够使人们更加喜欢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本土特色文化并且能够对自己当地文化有一个充分了解和认识。

也就是在这样大背景下才开始对当地文化进行继承和发展。其中在传统戏曲当中最为重要和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就是黄梅戏。

黄梅戏主要是由黄梅方言以及安徽地方民歌和一些戏曲音乐共同构成。黄梅戏在其诞生过程中,就是以民间小调为基础进行加工整理而形成的一种民间戏曲艺术形式。

同时因为在表演过程中,对于当地特色方言以及地方民歌进行融合与加工整理而形成了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戏曲艺术形式。

因此为了能够使我国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黄梅戏在新时代背景下也逐渐成为了新时代艺术形式之一。

黄梅戏的特点及艺术特点

黄梅戏的发展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当地的历史、地理环境等有直接的联系。

在黄梅戏形成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原始歌舞到故事化表演,再到专业化表演,最后到专业化艺术的发展过程。

其中,黄梅戏是由最初的原始歌舞发展而来的,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后来随着黄梅戏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三、四种不同风格的唱腔,唱腔主要以民歌为基础。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各种唱腔。

黄梅戏在发展过程中,其表演形式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歌舞为主;另一类是以讲白为主。

在早期阶段,黄梅戏中的表演形式主要以歌舞为主。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进步,黄梅戏中歌舞表演形式已经不再被人们所接受,所以说黄梅戏逐渐变成了以讲白为主。

首先是音乐方面。黄梅戏音乐采用了多声腔、多曲调、多曲牌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形式进行发展。

其中多声腔主要指不同种类、不同风格、不同情感特征、不同人物形象等具有区别性和独立性的曲牌。比如:《天仙配》《女驸马》《打猪草》《夫妻观灯》等等,这些都是黄梅戏中具有代表性和特色性的曲目。

其次是在表演方面,黄梅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唱为主、唱念做打结合、“三腔一调”等多种表演形式并存的特点,在表演过程中,唱腔主要是由演员来演唱和完成,而念白主要是由演员来完成。

除了这两个方面外,还有其他一些方面也是具有黄梅戏自身独特风格和特色性的内容和特点,比如:黄梅戏表演中有“三功五法”之说,“三功”即指演员唱功、念功和做功;

“五法”即指演员行当五种唱法:生、旦、净、丑;“五法”即指黄梅戏唱腔中所包含的各种主要元素:音高、音域、音准、音色、音区等。

黄梅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唱腔,比如:黄梅戏高腔、黄梅戏小调、黄梅小曲等。其中,高腔是以一种高音调为主要唱腔风格;小调是以一种低音调为主要唱腔风格;小曲是以一种小曲调为主要唱腔风格。

黄梅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表演方式:有武打表演方式,主要指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使用各种武术技巧来完成角色和剧情;有文武场表演方式,主要指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使用多种舞蹈技巧和乐器来完成角色和剧情;

有文场与武场相结合表演方式,主要指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使用文场技巧来完成角色和剧情;还有文场与武场相结合表演方式,主要指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使用各种乐器来完成角色和剧情。

最后是在舞台艺术方面。黄梅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舞台艺术形式:有室内舞台艺术形式;有室外舞台艺术形式;有流动舞台艺术形式等等。

黄梅戏艺术和文化价值

黄梅戏艺术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唐宋时期,黄梅戏就已经在民间流传,唐宋时期黄梅戏多为小曲、小调,到了明清时期,黄梅戏的唱腔逐渐丰富起来;

并在明代出现了与湖北楚剧、安徽徽剧等剧种相抗衡的艺术形式——黄梅调,黄梅戏的音乐曲调清新自然,优美动听,同时还融合了大量地方小调,极大丰富了黄梅戏的音乐体系。

到了清代末期和民国初期,黄梅戏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从清朝末期开始一直到民国初期为止,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比如《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女状元》《夫妻观灯》等作品。

在这一时期的黄梅戏是非常经典的一种戏曲艺术形式,其唱腔优美动听,唱腔中运用了很多地方小调和民歌,其唱腔中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到了20世纪初期黄梅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此时的黄梅戏音乐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其中加入了大量新的音乐元素和创作手法,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黄梅戏也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并创作出一系列优秀的作品。

改革开放以后又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品如《天仙配》《女驸马》等作品,黄梅戏不仅在国内受到人们喜爱而且还走向世界各地。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王少舫认为:“黄梅戏作为一种极具中国特色并且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戏曲形式,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之一。”

可以说黄梅戏在中国戏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黄梅戏作为一种地方戏曲形式是有其独特魅力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黄梅戏保留着古汉语的传统韵味,在唱腔上大量采用民歌小调和民间小调为主要音乐素材;在曲调上大量采用了民歌小调和民间小调以及当地流行歌词为主要音乐素材;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大量地方民间小调、民歌以及地方民歌。

这使得黄梅戏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同时也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特点和地方色彩,第二,黄梅戏注重音乐唱腔方面的创新发展。

黄梅戏在唱腔方面进行了创新发展,如《天仙配》中“七仙女”可以通过模仿其他歌曲来完成唱腔演唱;《女驸马》中“男驸马”可以通过模仿其他歌曲来完成唱腔演唱。

第三,黄梅戏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在表演上演员们通过自己独特的表演形式来演绎剧中人物形象。例如《女状元》中“王魁”一出场就是用手拿着一个绣球;

在《夫妻观灯》中“王魁”出场时用一根小棒敲着地面来表现他内心深处的喜悦和激动;在《牛郎织女》中“牛郎”出场时用一根小棒敲着地上来表现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悲伤。

第四,黄梅戏具有良好的艺术价值,黄梅戏作为一种地方戏曲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可以从多方面体现出来。

总结

黄梅戏是中国的传统戏曲,在中国戏曲历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由民间小调演变而来,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黄梅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它已经成为中国戏曲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国际上也有很大的影响。黄梅戏已经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戏曲品种之一,但它仍然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成为人们喜爱的对象。

黄梅戏和京剧一样都是国粹艺术,无论是从创作还是表演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世界上也有很大的影响。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热爱黄梅戏这一传统戏曲。

参考文献

1.《黄梅戏的形成与发展》,林小群,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年1月第1版。

2.《黄梅戏发展史》,中国戏剧出版社,年4月第1版。

3.《黄梅戏艺术传承与发展现状分析》,谢素芬、汪俊秀,《艺术与时代》,中国戏剧出版社,年5月第1版。

4.王芳《黄梅戏的唱念做打》,中华书局,年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66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