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论养殖池塘与迁徙水鸟的密切关系作者:李振文江学勇李立史梅容我们这里所说的养殖池塘,是指长江中游鱼、蟹、虾、蚌、泥鳅、黄鳝、红虫等淡水水生经济动物养殖的池塘泛称。从生物多样性保护角度看,这类生境对鸻鹬类候鸟迁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观察与研究发现,池塘养殖水生经济动物冬季起捕后,都有一个较长的休整期。这个时期池塘人类活动减少,养殖池塘收获后,富余的小鱼小虾以及枝角类、桡足类等底栖动物,为鸥类、鹭类,特别是迁徙鸻鹬类水禽提供了理想的觅食栖息场所。年1月,我们在湖北阳新县展开了池塘调查。鹤鹬在干塘后的鱼池觅食.01.19反嘴鹬和鹤鹬觅食.01.19干塘鱼池内鹬类群像.01.19湖北阳新调查监测表明:鸻鹬类迁徙水鸟在丘陵地区收获后的养殖池塘更容易被观察到。原因是丘陵地区的池塘大多保留了传统养殖的生产方式。大多数池塘基本不进行药物消毒和清野,而是实行晒塘消毒的办法进行池塘管理。在湖北蕲春,我们观察了一个农民房子边上的特殊池塘。农民捞鱼时,不捕捞小鱼小虾,不攻击觅食的鸟类。年12月21日,我们对当时的鸻鹬类进行了统计,共记录到鹤鹬只、黑翅长脚鹬93只、黑腹滨鹬32只、环颈鸻4只,另外记录白鹭有24只。白鹭.12.21摄于湖北蕲春渔民在池塘疏浚作业.12.21湖北蕲春蕲春的这个池塘里的鸻鹬类具有显著多样性。黑腹滨鹬.12.21摄于湖北蕲春蕲春是一个滨江丘陵地区,我们观察拍摄的这个池塘,紧邻人居环境,类似场景我们在这个地区也经常遇见。村民对养殖池塘的管理方式传统而简单,迁徙鸟类与人居环境具有适应性,当地老百姓也适应了水禽的这种状况。我们调查发现了湖北黄冈白潭湖大型养殖基地,一个即时捕捞及时清池消毒和水质调控的作业方式特例。使水质和食物等生态属性立刻被改变,原本鸻鹬类水禽可继续觅食和栖息的池塘生境丧失了原有的生态价值。白潭湖池塘的鹤鹬、反嘴鹬、黑腹滨鹬白潭湖红嘴鸥.12.18摄于湖北黄冈白潭湖渔民在清池消毒.12.18黄冈白潭湖鸻鹬类夜栖地.12.18黄冈但是,白潭湖养殖基地由于同一区域内的养殖池塘生产经营及销售情况各不相同,各池塘捕捞干塘、晒塘时间并不统一,在漫长的冬季里为鸻鹬类提供了较长时段的转场觅食和栖息生境。在湖北鄂州市东港村,-年这里曾经有一个养殖红虫的基地。红虫是鸻鹬类水鸟的最喜爱的食物。黑尾塍鹬、黑翅长脚鹬.8.10鄂州多年监测了解到,这个农民养殖红虫的基地,一年四季有鸻鹬类觅食。年08月25日,单日统计水鸟总数为只。记录到的种类有扇尾沙锥、黑尾塍鹬、鹤鹬等11种。黑尾塍鹬、黑翅长脚鹬、扇尾沙锥.8(上图:黑尾塍鹬、黑翅长脚鹬、扇尾沙锥.8.25摄于湖北鄂州)湖北龙感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黄梅县境内,这里的养殖池塘成为自然湿地生境的重要补充。鸻鹬类群像.01.20黄梅县鸻鹬类群像.01.20黄梅县我们调查了一个近亩的大型养殖塘,渔民干塘捕捞后,采用晒塘消毒方式管理池塘。这为红嘴鸥和鸻鹬类提供了理想的觅食栖息地。由于池塘水鸟数量特别大,当日,我们评估数量约只。其中红嘴鸥数量占比约70%,反嘴鹬约30%,其中分布有极少数量的其他鸻鹬。武汉市蔡甸区沉湖湿地附近的养殖池塘。赤麻鸭,黑翅长脚鹬等.11.2武汉蔡(上图:赤麻鸭,黑翅长脚与等.11.02拍摄于武汉市蔡甸区)武汉市蔡甸区的这片养殖池塘,紧邻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这里的池塘常年有自然湿地的成群水鸟游荡在湖泊与池塘之间。渔民大多不干扰它们、鸟类与人类彼此适应着。斑背潜鸭和小??.11.02武汉蔡甸黑腹滨鹬与环颈鸻.11.02武汉蔡甸上述案例表明,在长江中下游的养殖池溏冬季的休整期,丰富的食物和相对静谧的生境对鸻鹬类迁徙鸟意义重大。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人类与鸟类彼此适应的关系。养殖红虫的基地里鸟类如何发现那里,鸟类对这种新出现的生境为什么适应这么快?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只要人类创造了适合鸟类的生境,就没有鸟类不选择和不适应的。因此,科学引导公众参与保护行动是缓解过度依赖自然湿地生境压力的理想解决方案。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原则,我们认为:应该鼓励自然晒塘消毒的生产方式,给迁徙鸟类提供一个在人类养殖池塘觅食,实现资源合理分配利用的机会。从鸻鹬类冒险进入人居环境的池塘觅食和与红虫养殖基地快速适应的行为看,我们必须从科学角度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淤泥质生境对迁徙鸻鹬类至关重要,而淤泥质生境目前在自然湿地是十分稀缺的。笔者特别建议:一些确需化学消毒的池塘,可以考虑控制节奏,最好干塘捞鱼后的一到二周再进行清池消毒,这么做并不会对清池效果造成影响。养殖池塘在不构成产量威胁的情况下,适当允许鸟类活动值得大力提倡和鼓励。进入新时代,我们的生态文明进步,生物多样性保护进步,应当包括生态生产的思想进步,应当包括农业、林业、渔业等领域的生产方式的进步。作者:李振文江学勇李立史梅容编辑:Linda绿会融媒收稿日期:.06.05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BCON)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BiodiversityConservationinOurNeighborhood,简称BCON),旨在发掘人类活动密集的地区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佳实践,兼顾保护和发展,协同可持续生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传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是在深山、自然原野、自然保护区中进行,这种圈地式的保护方式固然十分重要,但目前的努力远远不足以扭转生物多样性快速丧失的全球趋势。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创新的思路。由于人类生活范围的扩张,研究如何在人口聚集区有效地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6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