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雀斑医院地址 http://pf.39.net/bdfyy/bdfzd/211211/10059087.html
今天,展播的是“黄梅县第四届道德模范”王造禄
柳林乡福利院王造禄
年,王造禄被柳林乡聘为福利院院长。新建的福利院没有水源,出行道路全部没有硬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实际要求相差甚远……王造禄面对困难不退缩,想尽千方百计解决了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面对几十名失能半失能的老人,他将自己全部身心投入到为老事业中,日日夜夜同院民吃住在一起,始终坚守岗位,福利院的所有院民都得到了他的悉心呵护与照料。
七年如一日真心奉献特困人
我走进这个背依青山、绿林环绕的山村福利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个形如向日葵一般的美术大字“孝”与“爱”。“一切为了院民,为了院民一切”,一行鲜红的的大字,在雪白墙体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
柳林乡农村福利院院长王造禄认真解释说:“孝”与“爱”是福利院一切工作的力量之源,只有五心联动(孝心、爱心、耐心、细心、真心),四体同勤(心、脑、手、脚),才能让自己的言行“一切为了院民,为了院民一切”;只有实现“三化”(基础设施标准化,服务管理精细化,文化兴院特色化),才能让全体院民干干净净、舒舒服服地生活,才能活得有尊严、有品质。
七年来,王造禄就是这样信守着自己的诺言。
福利院兴建之初,水源严重缺乏,道路没有硬化,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与要求相差甚远……怎么办?王造禄积极创新思路,依靠群众,将许多棘手的矛盾和问题按照轻重缓急,一个个统筹区分,分细排除,分步施解,使建院时硬件上的一个个困难,很快就得到解决!
福利院开张后,入住的院民年龄大、残疾多,失能半失能人员占多数,比例高达77.4%。61名院民中,只有14人属正常人。王造禄深知:这副担子之重、压力之沉、责任之大。为不负众望,完成使命,他将“精心照料、细心护理、孝爱助力、真情服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给自己的工作定下总基调。没有惊天动地之举,没有摇旗呐喊之声,有的是少言多行、润物无声。95岁高龄的石早香老人,在辞世前一个月突然恶疾缠身,卧床不起,王造禄日日夜夜守护床前,为老人喂饭、喂水,梳头洗脸,从未间断过。年正月初一,他亲自用炭火熬好莲子红枣粥,端到石奶奶的床前,一勺一勺地喂给老人。这时,他发现已经不能发声的老人,眼角缓缓地流出泪水,当他用纸巾为老人擦拭时,老人一把将他的手紧紧地捏住不放,老人的视线始终没有离开过他的脸,目光虽然呆滞,却是那样的和善与安详。正月二十六晚,石奶奶安静地闭上了双眼,王造禄为老人最后一次洗脸、擦身,并为老人亲手更衣,整个晚上守在老人灵前没有合眼。
而此前两天,王造禄的父亲才刚刚过世,还没有安葬。许多事情等着他去办。可他却为石奶奶的后事忙前忙后。面对家人和亲朋好友的微词,王造禄百感交集却无怨无悔。是啊!在许多人看来,王造禄的家庭是幸福的,女儿出嫁了,儿子和儿媳双双都在设计院上班,吃穿用住,百事不愁,可为什么还要到福利院去服侍人呢?他说:“关爱社会福利事业是每个党员应有的品德。”
李金娥老人,被她的侄女接到家里小住,一天晚上,这位侄女接到院长电话,嘱其转告,祝李奶奶明天生日快乐。侄女感到十分惊讶,从心底佩服院长心细如丝。第二天她专程到乡民政办为他点赞。对工作的细致入微,是王造禄最大的特点。就是这位李金娥老人,去年九月身上烂了一个大洞,农村人俗称“老鼠拖大粪,性命无保证”,医院治疗,医生只给开了一瓶烫伤膏,可溃口越来越大,怎么办?王造禄细心地查询了一些当地诊治褥疮的偏方验方,小心翼翼地用刀片轻轻刮去溃口处的脓块,清洗、消毒,涂上偏方中的牛屎灰,经过40多天的努力,奇迹终于出现了,老人身上鸡蛋大的溃口痊愈了。
一位叫汪神赐的聋哑人过世了,前言吊唁的亲属们对逝者居住的房间环境啧啧赞道:“一个长期卧床不起,大小便不能自理的残疾人死后,房间闻不到异味,足以证明福利院的护理工作做得到位”。其兄弟汪炎华对王造禄连鞠三躬,以表深深的感激!
七年来,为老人端水送饭、洗澡擦身、剪指甲、掏耳屎、倒屎倒尿,亲手为生病老人喂汤喂药……这已成了王造禄日常生活习惯。连续3年,王造禄被评为柳林乡优秀共产党员。去年,柳林乡农村福利院在全县综合考评中荣获第一名,受到了上级的表彰和群众的赞誉。
文稿来源黄梅县文明办(作者:郑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