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县北部山区与蕲春县接壤的地方,基本上是以分水岭为界限,但有一处例外,就是垅坪山木桥村与蕲春县唐山村的交界处,有一块山场在分水岭的黄梅一侧,却属于蕲春县管辖。传说此地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清朝中期,在分水岭黄梅一侧两里地的驿路上,有一具无名尸体无人收殓,被黄州府追查。因当时吏治问责制度严厉,黄梅地方官员唯恐担责,推诿此地不归黄梅管理,遂将此案移交给蕲春县衙处理,自此这块地盘被置于蕲春县所辖。
该驿路是连接前江和后山的重要通道,北上蕲春穿越大别山即可到达中原,南下黄梅通江达海亦可直抵岭南,是历代商贸驿路和军事要道。年(咸丰七年)太平军石达开遣兵攻克黄梅,湖北巡抚胡林翼命道员唐训方入驻蕲春,择险要建关卡,防堵太平军进入鄂东北,在此建立长乐卡,修筑山门,派兵把守,从此形成了边界印象,年经国务院确定,在此设立了蕲黄界碑。
从黄梅县木桥村干流峡谷直上15华里,即到达界碑位置,越过分水岭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开阔地带,村庄座落在周围山旁,盆地中间拥有数百亩粮田,田畈中间有一块陨石,故名落星畈,这里就是唐家山所在地,行政名称唐山村。沿畈中溪流往北行走,同样要经历15里路峡谷地带方可下山,下山后往右边方向是向桥乡政府所在地的白水畈,往左通往青石镇便是蕲春上半县的百里长廊,这里土地肥沃,人口密集,是黄梅历史上棉织品和陶器的销售地,从明清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直繁荣不衰,驿路上一年四季商贾不断。早期黄梅人上英山、罗田挑茯苓、贩茶叶;抗战时期到桐城青草塥挑盐,行走的都是这条路。
唐山村东西是山寨,南北为峡谷,地理位置十分突出,为渡江战役提供了坚强的保障。一九四七年夏季晋冀鲁豫四大纵队,在刘伯承、邓小平的带领下,自山东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挺进中原,南下黄麻,碾转浠水、蕲春一带,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刘伯承、邓小平率部借助高山铺有利地势,全歼敌军第四十师、第八十二旅,毙敌余人,俘敌余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质。有力地打击了敌军和地方反动势力的气焰,鼓舞了群众的斗争情绪,提高了部队进行无后方作战的胜利信心,为进一步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这次战役前,在唐山村的一个山洞里举行过百余人的会议。一九四八年大别山根据地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刘邓大军集结于大别山南麓一线,为渡江战役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九四九年春季,经过休整后的人民解放军某部自蕲春翻越唐家山南下黄梅,抵达长江前线。据当地老人回忆,大军过境历时三天三夜,沿垅坪河坝大道并肩前行,气势磅礴,威武雄壮,一举突破长江防线,挥师五岭”,所向披靡,夺取了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