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瘕风是几级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29/5887992.html
黄梅戏是全国五大剧种之一。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曾经的《天仙配》剧目,搬上银幕拍成电影享誉海内外。一直以来,安徽省黄梅戏发展红火,严凤英、张云风、黄宗毅、黄新德、马兰等等著名演员辈出。
虽然黄梅戏在安徽有很大的发展,但是黄梅戏的故乡却在湖北省黄冈市的黄梅县。它起源于黄梅县多云山区、太白湖畔的樵歌畈腔采茶调,形成于清道光年间,流传于湖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周边的广袤区域。
黄梅建县于隋开皇18年(公元年),由于域内有黄梅山、黄梅水而得名,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因地处吴头楚尾,荆楚文化与吴越文化在此激荡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黄梅文化现象。
黄梅县地处长江北岸,旧时大部分地势低于江岸,有“江行屋上,民处泊中”之说,自然灾害频繁,水灾更为突出。频繁的灾害,迫使黄梅人纷纷学唱黄梅戏,以适应灾年逃水荒行乞他乡求生存的需要。这就大大促进了黄梅戏由山区向江湖平原地区的发展,向鄂赣皖毗邻地区的辐射。
有史料记载,年,毛主席在武汉观看了黄梅县黄梅戏剧团演出的《过界岭》。看完戏后,毛主席问道:“你们湖北的黄梅戏怎么跑到安徽去了?”湖北省委的领导汇报了有关情况之后,毛主席恍然大悟地说:“原来你们的黄梅戏是大水冲到安徽去的啊!”
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一个剧种。起初只有表演者,没有表演团体。表演者用山歌、茶歌等结合旱船、龙舟民间歌舞形式,在庙会上或过年过节时演出、演唱。
他们由一人牵头,把自愿者联络在一起,业余时间,自由结合,演唱完毕,各自散去,下次再演唱,重新组合。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又在吸收“罗汉桩”、青阳腔、徽调的演出内容和表演形式的基础上,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
黄梅县的黄梅戏剧团曾数度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专场演出,也多次晋京演出,荣获领导同志、文化部的高度赞赏和鼓励。年8月,黄梅县被文化部授予了全国“黄梅戏之乡”称号。